• 关注拓源网公众号

  • 您好,欢迎光临乐乐线报网

乐乐

6个月前

高适是唐朝中期名臣、边塞诗人。以下是关于高适的基本信息:

高适简介

姓名:高适

朝代:唐朝中期

字号:字达夫

籍贯:渤海蓨(今河北景县)

职业:唐朝中期名臣、边塞诗人

高适的诗文,在唐代已经结集,北宋时流传于世,明清时期流传较广,版本众多。现在能看到的,主要有《四部丛刊》集部影印上海涵芬楼藏的明代铜活字本《高常侍集》八卷和《全唐诗》中收的高适诗四卷,二者诗歌数量相近,但篇目有出入。当代通行的版本,主要有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刘开扬的《高适诗集编年笺注》,以明铜活字本为底本,收诗244首,文赋19篇;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孙钦善的《高适集校注》,以明覆宋刊本为底本,收诗249首,文赋19篇。此外还有,崇文书局2020年出版的李丹的《高适诗全集》,收录诗歌258首(其中12首为误收之诗),文赋21篇。

高适在早年家贫潦倒,寓居梁宋一带,与李白、杜甫等人交游。近50岁时由人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,但不久便辞去官职。后得哥舒翰赏识,入幕为掌书记。安史之乱后拜左拾遗、监察御史,潼关陷落后曾请缨守长安,未果。玄宗西逃期间,升任侍御史。至德元载,玄宗封诸王分镇天下,高适切谏不可,升谏议大夫,后被肃宗召见,分析江东局势,肃宗对其加以赞扬,任为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、扬州都督府长史,平定永王之乱。高适为官“负气敢言,权近侧目”,后被权宦李辅国忌恨,贬为东都太子府少詹事。后历任彭州刺史、蜀州刺史、剑南西川节度使,最终以散骑常侍、加银青光禄大夫、封渤海侯的身份终老。

高适在谏议大夫任上,尽职尽责。宰相房琯建议唐玄宗以诸王分镇天下,高适切谏不可,因为这样最易造成诸王拥兵割据,非但不利于平定安史之乱,还会导致诸王内讧,国家分裂。昏馈的唐玄宗,竟听信了房琯之计。很快,到唐肃宗至德元年(756年),握四道兵、封疆数千里的永王李璘就据金陵反,正如高适所预料。唐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,统兵参与平叛时,高适对叛军采取分化战术,当年十二月出兵,次年(757年)二月,叛乱即被平定。

乾元二年(759年),蜀中动乱,高适相继改任蜀州和彭州刺史。高适发现,唐玄宗此前将剑南一道,分置东、西川两个节度使,致使百姓疲于调度,摇役不均,是“以弹丸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”,安史之乱未平,而“蜀人又扰,则贻朝廷忧”。高适力谏纠正,唐肃宗不听。上元二年(761年),梓州副使段子璋反,高适率彭州州兵,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斩之。崔光远的牙将花警定却乘机大略东蜀。唐肃宗怒免崔光远的节度使之职,任高适为成都尹、剑南西川节度使。唐代宗宝应元年(762年),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又反,高适将其击破,剑南悉平。与剑南接境的吐蕃,乘唐王朝遭遇安史之乱,不断入侵,既攻陷陇右,又骚扰京畿。高适练兵于蜀,率之逼压吐蕃南境,欲加以牵制。但终因实力悬殊,师出无功。


256 人围观 0 人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