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电信确实推出过一些低价套餐,电信星卡”系列,部分套餐月租低至19元,并包含一定量的高速流量(如30GB或50GB),超出后降速至1Mbps或更低,真正的“无限高速流量”套餐在近年来已被运营商逐步取消,取而代之的是“达量降速”模式。
所谓的“永久19元无限流量”可能是一种营销话术,实际可能是“高速流量用完后限速不限量”,而非真正的无限制高速流量,消费者需警惕部分代理商或电商平台的夸大宣传。
运营商套餐的资费政策可能会随市场调整,尤其是低价套餐,历史上,许多“永久”套餐最终因成本问题被调整或取消,消费者需谨慎对待“永久”承诺,建议在办理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确认是否有“资费长期有效”的明确说明。
即使宣传“无限流量”,大多数套餐仍会在达到一定用量后降速。
前30GB为4G/5G高速流量,超出后降至1Mbps(约128KB/s),勉强支持微信、网页浏览,但观看高清视频或下载文件会非常卡顿。
部分套餐可能限制热门APP(如抖音、腾讯视频等)的免流范围,超出后仍会计入高速流量。
19元套餐通常仅包含少量通话分钟(如100分钟)或完全不含通话功能,需额外付费,如果用户主要依赖电话沟通,可能需要额外充值或选择更高档套餐。
中国电信的4G/5G网络覆盖较广,但在偏远地区或地下室等场景,信号可能较弱,低价套餐的用户可能被“QoS(服务质量)限速”,即在网络拥堵时优先保障高资费用户的体验。
主要用于微信、刷新闻、轻度短视频的用户,30GB高速流量可能足够。
适合作为备用卡或副卡使用,例如双卡手机搭配主卡通话+副卡上网。
19元月租极具性价比,适合对资费敏感的学生或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。
如果只是短期需要流量(如旅行、临时工作),此类套餐比日租卡更划算。
部分代理商或电商平台可能夸大宣传,
声称“永久19元”,但实际首年优惠,次年恢复原价(如39元)。
“无限流量”实为“达量降速”,且降速后体验极差。
建议:通过官方渠道(电信官网、APP)办理,避免第三方平台误导。
部分套餐要求承诺在网12-24个月,提前解约需支付违约金(如剩余费用的30%)。
部分优惠套餐仅限新用户,老用户无法办理。
携号转网用户可能无法享受同等优惠。
对比三大运营商(电信、移动、联通)的同价位套餐,选择信号覆盖更好的。
关注官方活动,如“校园卡”“政企卡”可能提供更高性价比。
考虑家庭共享套餐,多人共用流量池可能更省钱。
“永久19元电信卡无限流量”听起来极具吸引力,但消费者需理性看待:
真实情况可能是“达量降速”而非真正无限高速流量。
“永久”承诺存疑,资费可能随政策调整。
适合低流量需求用户,但高流量用户可能体验不佳。
建议在办理前仔细阅读条款,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,避免落入营销陷阱,对于真正需要大流量的用户,更高档套餐(如59元100GB)可能更实用。
选择套餐时应以自身需求为准,而非盲目追求低价。